阿巴斯甜,一个熟悉的名字,市面上许多常见的无糖饮料都含有阿斯巴甜,比如可口可乐零度、可口可乐纤维+、雪碧纤维+、芬达零卡、百事可乐零度、百事轻怡可乐等等,玛氏Extra口香糖、Snapple饮料等产品也含有阿斯巴甜,并宣称0糖0卡0热量,健康饮料。又能喝到甜甜的饮料,又0糖0卡,听着有那么一点两全其美的味了。
那么阿巴斯甜到底是什么?真的健康吗?
阿斯巴甜 ——非碳水化合物类的人造甜味剂
阿斯巴甜(全称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化学式为C14H18N2O5[1],别名阿斯巴坦、APM、Canderel等),是一种非碳水化合物类的人造甜味剂。
阿斯巴甜为JamesM.Schlatter于1965年发现。这名化学家在合成制作抑制溃疡药物时,他无意间舔到手指,发现到阿斯巴甜具有甜味。阿斯巴甜的热量非常低,仅为4186 kJ/kg,相较于蔗糖仅为其1/200,但其甜度却是等量蔗糖的200倍。相当于一勺阿巴斯甜抵200勺蔗糖。
阿斯巴甜由两种氨基酸 —— 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结合而成,并含有甲醇基团。在人体内,它会被分解为天冬氨酸、苯丙氨酸、甲醇,然后被代谢。需要注意的是,苯丙酮尿症(PKU)患者由于体内缺乏代谢苯丙氨酸的酶,食用阿斯巴甜可能导致苯丙氨酸在体内积累,影响健康,因此这类食品通常会有 “含苯丙氨酸” 的警示标识。
国家标准 / 国际标准的规定(如 GB/T、FDA、EFSA)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阿斯巴甜用于多种食品和饮料中,并设定了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每千克体重 50 毫克。
EFSA: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也对阿斯巴甜进行了评估,确定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 40 毫克。
阿巴斯甜安全吗?
早在2023年,世卫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基于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2B类),提示其与癌症风险的潜在关联需进一步研究。已有研究表明,阿斯巴甜可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影响代谢、免疫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例如与肝癌、肺癌、血液系统癌症及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记忆力下降)相关。长期摄入阿斯巴甜会导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可能是因为它破坏了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导致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和产生代谢物质,这些代谢物质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有关。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阿巴斯甜与癌症风险的潜在关联。近期《自然》子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上发表文章,通过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分析阿斯巴甜对小鼠模型肠道菌群和胶质母细胞瘤进展的影响,揭示了阿斯巴甜摄入与肠道菌群、GBM肿瘤生物学之间的复杂关系。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摄入阿斯巴甜后发生明显变化:阿斯巴甜显著降低理克氏菌科丰度,该科与短链脂肪酸(如丁酸)产生相关,可能通过肠脑轴影响GBM微环境。理克氏菌科减少可能改变SCFAs水平,进而影响免疫和代谢通路,这种变化与帕金森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中的菌群失调模式一致。研究还表明,阿斯巴甜摄入还肿瘤相关基因表达上调,意味着阿巴斯甜有致癌风险。
从机制上讲,阿斯巴甜可能通过代谢产物(如苯丙氨酸、天冬氨酸、甲醇)或直接作用于菌群,诱导代谢和表观遗传变化。理克氏菌科减少可能削弱SCFAs介导的抗炎作用,加剧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
此外,阿斯巴甜还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
2025年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研究团队发表文章,研究显示,在灵长类动物和啮齿动物中,阿斯巴甜会引发胰岛素激增,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更高程度的炎症,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食品安全相关科普
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看到 “0 添加” 的宣传就会觉得更健康、更安全,而对含有阿斯巴甜等添加剂的食品持怀疑态度。
虽说“谈添加剂色变” 是不科学的,在安全剂量内是没问题的,但如果长期大量摄入含有阿斯巴甜的食品和饮料,可能会增加潜在的健康风险。
如何从配料表判断 “真假无添加”?
仔细查看成分:如果食品宣传 “0 添加”,但配料表中却含有阿斯巴甜等添加剂,那么这显然是虚假宣传。真正的 “0 添加” 食品应该不含有任何人工合成的添加剂,包括甜味剂、防腐剂、色素等。
注意成分名称:有些添加剂可能会使用一些专业名称,消费者需要了解常见添加剂的名称,以便准确判断。例如,阿斯巴甜在配料表中可能会标注为 “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
在选择食物时,不但要考虑自己的口味,也要考虑到我们的肠道菌群们,肠道不仅负责消化,还占人体70%的免疫力,保护好“微观宇宙”,日常生活少一些加工食品摄入量,保持饮食多样性,保护菌群,他们也会帮助守护你的健康。我们的健康食品汲取平衡的智慧,结合现代科技,为你提供更科学健康的肠道养护方案。
参考文献:
1. Meng, K., Bao, Y., Chen, G. et al. Metagenomics and transcriptomics analysis of aspartame’s impact on gut microbiota and glioblastoma progression in a mouse model. Sci Rep 15, 23298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5-06193-5
2. Wu, Weijie et al. Sweetener aspartame aggravates atherosclerosis through insulin-triggered inflammation. Cell Metabolism, Volume 37, Issue 5, 1075 - 1088.e7